Today:
中國時報 >> 屏東三地門國小 >> 去台灣後 從此回台灣
  1   2   3   4   5   6    
       周末,汪思怡離開屏東三地門的地磨兒國小。那些排灣族、魯凱族的小朋友拉著她,摟著她,個個都是小淚人兒。在美國賓州大學念書的汪思怡也早已淚流滿面。兩個星期前,他們彼此還沒有見過面,此刻卻是難分難捨。
這是僑委會主辦的「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」的一景。這項活動在美、加等地甄選了420位高中、大學青年,安排他們到台灣的偏遠國小教授英文。
每2位青年負責一班。與汪思怡搭檔的劉全說,原來以為是「教」,可是一來就發現「我們也在不停的學習」,例如「沒想到備課這麼花時間」。地磨兒國小的資深教師張秦芝說,你想不到他們有多認真,「帶他們出去吃晚飯,還沒吃完就問什麼時候回去備課。」
備課、教課之外,有人勤練扯鈴,有人勤練鋼琴,為的是準備和孩子們同樂。難怪每每到了深夜還燈火通明。潘愉淨老師說,每天小朋友放學後,大孩子立刻開檢討會,「總說明天要比今天做得更好」。
他們在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集訓一星期,然後帶著教材分赴各校。他們也自行上網找素材,出考題,帶著小朋友在對話、歌唱、舞蹈、遊戲中學習英文。地磨兒李欣芳老師說,這裡沒有英文加強班,也不像大城市那樣有學習外語的諸多誘因;國外來的英語老師,意義格外重大,「把學習英文的種子埋下來了!」
這些青年真是有備而來,他們從美國帶來許多小禮物,做為給小朋友的獎品。他們說,是前輩告訴他們的。4年前,劉全的姊姊劉佳在雲林馬光國小服務,離開時,幾乎全村都來送行。大朋友、小朋友,個個一把鼻涕,一把眼淚。駕駛感動之餘說,應該讓大家哭個夠才開車。
這些小朋友很純真,也很調皮,他們很快就掌握老師們的弱項。當他們用方言交談時,老師們就知道自己要倒楣了。例如下午丟水球,原本是分邊對擲,這時就變成小朋友一致瞄準老師了。社區志工吳英貴說,沒辦法,這些大孩子與小朋友那麼親,後來都變成朋友了,罵都罵不聽了。
青年們在三地門參加了部落豐年祭,體驗原住民文化。他們也向小朋友介紹美國文化。他們自己深切體會到文化差異。其中一位說,台灣的小朋友太有禮貌了,「在美國,學生向老師說聲嗨就不錯了,這裡的小學生還跟你鞠躬。」還有,學生要打掃教室,上學、放學要整隊集合,看在美國孩子眼裡也覺得稀奇。
小朋友的學長賴昭容擔任助教,她不但英語琅琅上口,而且正在念德文系,最近並得到韓國政府獎學金,即將赴韓進修一年,她說「韓文是自修的」。還有在地磨兒國小服替代役的林意鈞,英文及待人接物都很出色。
3年級的葉俊廷說,兩星期下來,他學了200多個新字彙,「如今一點都不怕英文」。這是老師們最大的安慰吧。不,他的好友何威恩說,現在有個志向,就是要好好儲蓄,「將來要到美國找老師!」
地磨兒國小的老師都記得4年前來自美國馬里蘭州的謝廣仁。即將交卸校長之職的陳再興說,「我們都記得他,他是孩子王,永遠的班長。」後來,廣仁回到三地門探望,把爸爸、媽媽都帶來了。
出生在美國,原本是「去」台灣,英語營過後,他是「回」台灣。汪思怡、劉全,以及在地磨兒國小服務的另外6位青年,歐廷威、胡祖源、蔡宜恆、張琬妮、陳靖薇、傅品中,此刻正與其他海外青年在各地參訪。8個人帶著原住民致贈的手工藝品(繡有各人姓名),吃著屏東縣長潘孟安親手致贈的紅豆餅,不會忘記一位平地人說的:「你把心交給小朋友,小朋友也就把心交給你。」
與汪思怡搭檔的劉全,一直沒有哭。但是小朋友一走,「望著他們的背影,我也哭了!」
記者劉屏/華盛頓  7/13/2015
1   2   3   4   5   6